在人体这座精密的“城堡”中,大脑无疑是最为重要的“指挥中心”,它掌控着我们的思维、行动和感知。然而,有一种悄然潜伏的疾病,正如同隐藏在暗处的“敌人”,时刻威胁着大脑的健康——它就是胶质瘤。
什么是胶质瘤?
胶质瘤是一组具有星形细胞、少突胶质细胞及室管膜细胞表型特征的神经上皮肿瘤总称。
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,这些细胞原本是神经元的“守护者”,为神经元提供支持、营养和保护。然而,当某些因素导致神经胶质细胞发生恶变,它们就会像脱缰的野马,不受控制地疯狂增殖,形成肿瘤,这便是胶质瘤。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,胶质瘤可发生在大脑和脊髓的任何部位,犹如一颗“定时炸弹”,随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
展开剩余77%胶质瘤的发病原因
目前,胶质瘤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,但研究发现,遗传因素、电离辐射、 化学因素等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病密切相关。
胶质瘤的分级及症状
(一)目前国际通用WHO分级标准,将胶质瘤分为Ⅰ-Ⅳ级,级别越高,恶性程度越高、进展越快、治疗难度越大:
Ⅰ级:良性肿瘤,生长缓慢,边界尚清,多见于儿童、青少年(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)。手术完整切除后,多数可治愈,复发率低,5年生存率超90%。
Ⅱ级:低度恶性,生长较慢但有恶变倾向(多年后可进展为高级别),如弥漫性星形细胞瘤。症状隐匿,确诊时可能已侵犯较多脑组织,需长期随访。
Ⅲ级:间变性肿瘤,恶性程度中等,生长加速、侵袭性增强,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。术后复发率高,必须结合放化疗辅助治疗。
Ⅳ级:恶性程度最高,以胶质母细胞瘤(GBM)为代表。肿瘤生长极快,血管紊乱,易侵犯周围组织,预后较差,规范治疗下中位生存期约12-15个月。
(二)胶质瘤的症状
①共同表现:
头痛(清晨/夜间加重,呕吐后暂缓解)
癫痫发作(部分患者首发症状)
神经功能障碍(肢体无力、言语困难、视力下降等,与肿瘤位置相关)
认知或性格改变(记忆力减退、情绪异常等)
②级别差异
生长速度:Ⅰ-Ⅱ级数年无明显变化;Ⅲ-Ⅳ级可在数月内快速增大。
复发风险:级别越高,复发性越大,Ⅳ级胶质瘤复发率接近100%。
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
(一)确诊手段
影像学检查:MRI是首选,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;CT、PET辅助判断肿瘤性质。
病理活检:手术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,是明确分级的“金标准”,同时可做分子检测指导治疗。
(二)治疗原则
低级别胶质瘤(Ⅰ-Ⅱ级):尽早手术切除,术后定期复查(每3-6个月一次MRI),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恶变。高危者需辅助放化疗。
高级别胶质瘤(Ⅲ-Ⅳ级):术后需同步放化疗(如替莫唑胺联合放疗),部分可尝试靶向/免疫治疗等。
发布于:北京市启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