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澳大利亚豪掷3680亿澳元加入奥库斯潜艇计划时,它买的不仅是几艘核潜艇,更是一张挤进大国军事俱乐部的门票。《吉朗条约》表面上打着"技术合作"的旗号,实则是英美给澳洲开出的天价投名状——未来50年,堪培拉的国防自主权将牢牢绑在三国的军工复合体上。 这份条约与其说是军事联盟,不如说是场精密算计的生意:英国盘算着271亿美元的出口红利,美国惦记着澳洲对美国造船厂(图1)的输血,而澳大利亚得到的,不过是一个需要三十年才能兑现的安全承诺。 核潜艇技术共享从来不是简单的军售配资讨论网,而是战略站队的宣言。奥库斯突破性地允许无核国家澳大利亚接触核推进技术配资讨论网,这种"法外开恩"背后藏着英美对抗中国的急迫。 看看近期"护身军刀"军演的阵容就明白了——19国4万兵力参演,英国连航母都开进印太,这哪里是例行演习,分明是在南海画了条火药味十足的红线。 但问题在于,当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甲板反射着南太平洋的阳光时,伦敦的议会还在为军费预算扯皮,这种象征意义大于实战能力的表演,暴露了奥库斯成员国的战略尴尬:既要摆出强硬姿态,又舍不得真金白银的投入。 澳大利亚的赌注下得尤其冒险。3680亿澳元相当于其GDP的15%,这笔钱足以重建三次全国电网,如今却要换8艘可能2030年代才能服役的潜艇(图2)。更讽刺的是,首批3亿美元定金刚打进美国账户,美国国会就传出要削减海军预算的消息。 这种不对称的依赖关系,让堪培拉像极了买下预售期房的业主——图纸很美好,但交房日期和工程质量全看承包商脸色。至于英国承诺的200亿英镑出口盛宴,只要看看罗尔斯·罗伊斯公司萎靡的产能就知道,这更像是对金融城投资者的安慰剂。 东亚国家的反应比英美预估的更微妙。印尼和马来西亚嘴上批评"破坏地区稳定",实则悄悄升级自己的潜艇部队;越南在南海油气田开采上突然提速;就连传统亲美的菲律宾,也在中菲联合军演和美军基地之间玩起了平衡术。 这些国家看透了奥库斯的软肋:当澳大利亚把国防预算的棺材本都押在远期潜艇项目上时,它短期内能投射的实际力量,可能还不如一艘中国海警船在争议海域的日常巡逻。 中国官媒嘲讽奥库斯是"纸老虎俱乐部"固然有宣传成分,但看着澳洲海军现役柯林斯级潜艇平均50%的出动率,这种嘲讽并非全无道理。 核扩散的幽灵让这个军事同盟始终戴着镣铐跳舞。国际原子能机构至今没给澳洲开绿灯,阿根廷等无核国家已提出质疑:凭什么澳大利亚能例外? 当英美用"核推进≠核武器"的诡辩打擦边球时,他们其实在亲手拆解自己建立的防扩散体系。 眼下奥库斯最危险的趋势,就是把中国威胁论做成无限续杯的生意,让纳税人的钱源源不断流进军火商的报表,却换不来真正的地区稳定。 说到底,《吉朗条约》是场高风险的战略透支。当澳洲总理声称这是"百年机遇"时,他回避了两个致命问题:这些潜艇真正形成战斗力时,印太格局是否早已剧变?当三国把军事资源全押在高端武器上,谁来解决东南亚国家更关心的渔业纠纷、海上救援(图3)等现实问题? 军事硬件的堆砌从来不是安全感的代名词,就像买下最贵防盗门的人,可能正暴露了对治安的深度焦虑。奥库斯掀起的波澜终将退去,留在沙滩上的或许是三个发现自己骑虎难下的盟友,和一区域被军备竞赛改写的地缘版图。


启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